目前分類:論文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扶桑花女孩 2217 

             近幾年來,快速的全球化趨勢,使得知識經濟成為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知識經濟產業化」更是近來中外被受關注的議題。「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首先出現在1995年文建會所主辦的「文化產業研討會」,會中更提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主張,隨後文化產業成為我國「社區總體營造」的核心。

    在全球化與高度工業化的經濟發展趨勢下,面對中國、印度等國家以驚人的速度急起直追,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製造業面臨極大的壓力,過去既有以大規模製造業為主的生產型態,在今日國際比較利益的態勢下已經無法生存。此外,全球化促使知識經濟的備受重視,「後福特主義」的思維開始受到重視,強化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型態。未來社會的趨勢是以「知識經濟」為主的經濟型態,其中「創新」則是知識經濟中最重要的一環,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的產業成為高附加價值的生產型態。所謂「文化產業」乃是指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的內容,同時這些內容在本質上具有無形資產與文化概念的特性,並獲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其形式可以是貨品或是服務。從內容來看,文化產業也可以是為創意產業,或在經濟領域,稱之為未來性產業(future oriented industries);或在科技領域中,稱之為內容產業(content industries)。英國則定義「創意產業」為源於個人的創造力、技能與才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與運用,具有開創財富與就業機會。因此,「文化創意產業」乃是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文化」和「經濟」雙重意義是文化產業的特質,其不但是知識的、更是勞力密集的產業。文化產業對於文化多元化與民主化都具有重大的貢獻。全球化更是提供未來的文化產業一個新的機會與挑戰。換言之,文化產業即是結合創造、生產與商品化等方式,運用本質是無形的文化內容,其基本上受到智慧財產之形成與保障,形式可能是物質的商品或是非物質的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被界定為一個結合許多不同產業的發展模式,藉由政府政策的推動與民間創意能量的發揮,對國家或地區經濟的轉型發展以及民眾生活型態的改變具關鍵性之影響。整體從文化面、創意面、藝術面、設計面來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徹底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精神。

    文化創意產業往往與「城市再生」(Urban renewal)之議題相連結,特別是較有歷史的城市或區域。而在歐洲的城市中,越是老舊的地區,不但擁有較高的不動產價值和潛藏的經濟力量,民眾的認同的程度也相對比較高。但是這些城市往往也面臨到城市轉型的瓶頸,因此透過城市再生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透過結合傳統文化保存與空間規劃,保存有歷史的建築、工藝甚至是生活方式(如日本三島町地區的營造經驗);另一方面則可以藉此增進民眾的認同,進而創造出一種文化上的價值。從歐美、日本的經驗可以了解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再生」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畢的故事電影版 小畢的故事書影版  

 

一、原著形象性格描寫

 

   畢楚嘉,本質善良,卻喜歡調皮搗蛋。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艱苦,因此特別重視母親的存在性,以特立獨行或四處作怪的方式逃避和來自中國的繼父相處。外表看似堅強又桀驁不馴,其實內心相當脆弱。在畢媽媽自殺後一夕成長,顯示他的生命力堅強,不輕易被擊倒。

 

    由於母親在他的生命當中是最重要的角色,小畢太重視,太愛他的母親。但都找不到正確的表達和平衡的生活。在這個組合家庭很是無助,他想付出,又不知道能付出什麼;他想擁有,又好像什麼都不是他的。對於家庭認同與歸屬感僅是因母親而存在的。

 

    小畢最後投考軍校,離開了眷村,重過新生活。小說這樣寫道:「他是決心要跟他從前的世界了斷了,他還年輕,天涯海角,他要一個乾乾淨淨的開始。」大徹大悟後,頑皮無知的小畢蛻變成一個報效國家的青年,這就是平常四處可見的「成長」典型故事…

 

二、人物社會典型意涵

 

    小畢處於一個單親的家庭,意識裡是五歲後才有『父親』這個名詞,繼父原在中國已有妻室,國共內戰逃難時離散了,遷到台灣後一直在聯勤單位工作,過了中年尋到了小他二十歲的畢媽媽;在那個年代就未婚懷孕的母親,毅然產下小畢,讓私生子這個標籤在小畢的陰影裡烙下,迷惘的小畢夾雜於兩個破碎家庭的結合中間所造成的扭曲性格,總是將感受隱藏在內心身處而不表露的小畢,顯然也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從年少輕狂的懵懂無知,到成年的成熟穩重,傳達早期台灣眷村生活的真切與感懷。

 

    在畢媽媽再婚相繼生子後,小畢私生子的身分從繼父身上得到一個合理陌生的姓氏,重獲新生,對於繼父是生澀不知如何對待,因此小畢才會選擇無知的叛逆。這種家庭組合在那個以黨治國的年代,在軍眷村是常見的,小畢有著不正統的血緣和眷村內的身分,最後透過從軍洗禮,與官校國家民族的連繫,複製大多數眷村少年的出路,完成那個年代成就救國的烏托邦式想像。

 

三、電影中演員的設定

 

    由鈕承澤飾演少年時期的畢楚嘉,將青少年那種放縱又固執的性格詮釋的很到位,可能是當時鈕承澤的年紀剛好是搭上叛逆期吧!也有可能是多次螢光幕前的磨練,造就了毫不生澀的演技,戲分佔多數,鏡頭帶到小畢時總是有畢楚嘉的同學-朱小凡(作者朱天文的化身)在旁,除了擔任旁白導引劇情,也是劇情裡欣賞小畢的優點的旁觀測錄者;成年時期的畢楚嘉則由成熟穩重的庹宗華詮釋,雖然戲分只在片末入鏡,同學會聚餐時,穿著軍服英偉挺進,談笑文溫,顯然已和過去的不成熟自己告別,昇華成能掮起龐大責任的成人,最後一樣是小畢巧遇朱小凡,朱小凡送小畢上車,小畢繼續著他的軍旅生活作結,代表無論是電影或小說朱小凡這個角色,是陪伴著小畢的人生的記錄者,以作者的視角讓閱眾瞭解畢楚嘉的一生。

 

四、小說和電影之差異

 

    整篇故事將小畢的性格前後轉折刻畫得很鮮明。雖然故事很短難以表達文章的深度,但仍可深入探討故事發展,在電影中是間接敘述小畢的閱歷,即以朱小凡的旁白間接述說整個情節的脈動;而在文本裡的文字則以朱小凡的直接視角看待小畢的種種,交代片段的回憶式流動,其餘的電影和文本差異可依表細分如下,

 

 

 

 

電影


小說


畢家人口


只有繼父和親母,加上小畢與弟弟,共4口人。


小畢五歲時有了爸爸,七歲有了一個弟弟,隔年又來一個弟弟,共五口人。


畢媽媽喚小畢的乳名


阿嘉


畢媽媽留下一封不算信的信,用她所會不多的字寫著:楚嘉的爸爸,我走了。阿楚,我告訴你,你要孝順爸爸,我在地下才會安心。楚嘉的媽媽芳英。


朱小凡最後見到小畢的場合


在同學會上,由小畢的眼光經同學的引導,才認到朱小凡。


再見到小畢是國中同學會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3295.JPG IMG_3297.JPG IMG_3298.JPG IMG_3299.JPG IMG_3300.JPG IMG_3301.JPG IMG_3302.JPG IMG_3303.JPG IMG_3304.JPG IMG_3305.JPG IMG_3310.JPG IMG_3311.JPG IMG_3312.JPG IMG_3313.jpg IMG_3314.JPG IMG_3319.JPG IMG_3320.JPG IMG_3321.JPG IMG_3322.JPG IMG_3323.JPG IMG_3324.JPG IMG_3327.JPG IMG_3328.JPG IMG_3331.JPG IMG_3332.JPG IMG_3333.JPG IMG_3334.JPG IMG_3335.JPG IMG_3336.JPG IMG_3337.JPG IMG_3338.JPG IMG_3341.JPG IMG_3342.JPG IMG_3343.JPG IMG_3345.JPG IMG_3347.JPG IMG_3348.JPG IMG_3352.JPG IMG_3355.JPG IMG_3357.JPG       休閒遊憩與觀光是新世紀的幸福產業,在各國人民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面對休閒時代來臨,觀光遊憩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產業,也是一門必修的生活科學。休閒遊憩活動與觀光旅遊地區的規劃、開發與管理,更成為當前頗受重視的專業領域,薰衣草森林便是如此。

    薰衣草森林位於台中新社的總店,經由蜿蜒的山路可以到達,沿路有其路牌指引方向,無須擔心在茫茫微雨裡迷失旅行的初衷,園區座落在群山環抱之中,草木扶疏,高海拔的視野正是其特色,遠離世俗塵囂,沒有污染的空氣,沒有吵雜的聲音,只有鳥語花香襯托雨景的獨特,三三兩兩的遊客反而沒有失去遊興,顯露出很捧場的小確幸,熱心的導覽員也把所有拜訪的遊客當成朋友,不疾不徐說著創辦人的品牌故事,入口前的板塊即是兩個創辦人的築夢象徵,更是整個產業園區裡都可看到的員工作為楷模的肖像。

    「2001年11月9日開幕…一畝薰衣草田,想像在法國的普羅旺斯…」,這是品牌故事裡最讓人敬賞的感動,創辦的初衷也許不為商機,但明確的是為編織自己的夢想,兩個創辦人用四處旅行所看到的概念,創造一個使眾人都能共鳴的莊園,當然,來此造訪的朋友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傾心聆聽薰衣草森林的每一動美一靜做為回饋,園區裡的員工更遵循創辦的意志,總是引著遊客瀏覽園區,宣揚產業的感動真諦連曾經失火的地處也毫不掩飾告訴遊客,製造一個親近性的友誼行銷,才能無意達到間接的零距離商機。

    順著入口步道進去,首先看到的香草鋪子是整個薰衣草森林旗下的手創市集,門市總是遍佈各個景點遊客聚集的角落,裡頭販賣的幾以香草為主的手工紀念商品,每個單價以嚐鮮價為主,選擇性很高,消費不必擔心不值得的。除此之外,園區內有提供剛烤好的鬆餅讓被雨淋濕的遊客品嘗,這或許不是每次造訪都有的,但這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是意外性的感動,當然,園裡的方向牌更指引遊客很多驚喜的設施,有噴霧器會噴灑香味的薰衣草水,可以釋放身心,並重新獲得能量的淨身儀式;有香草咖啡館的經典;有創辦人繪本館的巧思;有充斥著香草的朦朧花園;有跟自然相擁的森林野宴植被步道等,這些繁不及載的設施連廁所也是驚喜,香皂是手工的,香草鋪子可購到,算是間接行銷手段之一,還只是陪襯品,園區之大,沒用點心瀏覽確實是可惜之極,這裡絕對要提到強打的主品,即盛開的季節在每年11月至隔年5月,以冬天的1、2月最盛開的帶狀的薰衣草田,不同於日本北海道的片狀性擺飾,途經的過客免不了會與此合照,浪漫的氣息承襲著夢想的花浪讓每個員工與不請自來的朋友,都有不用到國外就可親臨的享受價值,薰衣草森林讓每個人的心海都有漣漪般的小確幸,員工無怨尤的支持著創辦人的意志,遊客也毫無遮掩的賞識性的回饋,遊客離開園區後員工更無微不至的簡訊關切,創辦人與租地的地主也保持著互補的關係,如今才會擴大產業到擁有眾多分店,這些多方面的連結支撐著龐大的信賴,品牌的保證即導致了這種縝密又安逸的幸福產業

 

     P.S.網路上的互動網站也做到了與顧客保持著細密的聯繫,回饋性的行銷管理著眾多分店的員工哲學,都是以「朋友」為出發點,這樣才能持續經營下去。

http://www.lavendercottage.com.tw/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霧靄煙嵐-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位於南投縣鹿谷鄉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溪頭森林遊樂區),係台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七個營林區之一,區內遍植杉、柏、紅檜、銀杏與孟宗竹等,古木參天、林道四通八達,除遊玩、森林浴外,陳列館、竹類標本園、大學池、神木、孟宗竹林等,均適合進行有系統的植物觀察與賞鳥活動。

    溪頭可謂「活的自然教室」,區內約有木本植物300種、草本植物1,300種,除了可依植物標示牌上的說明逐一認識外,位於溪頭營林區辦公室二樓的陳列館,展有豐富的各種植物標本,配合幻燈片、圖表與文字說明,讓人一目瞭然。

    溪頭內約有70種鳥類,區內大都為台灣中海拔最具代表性之鳥類。大學池因溪頭隸屬台灣大學而得名,池上架有五、六丈長、造型獨特的弓型竹橋,步行其上,左右搖擺,偶而輕霧飄上,猶如夢境。

    孟宗竹林素以林相優美、氣氛寧靜而吸引人,隱在竹林間的「竹廬」曾為蔣介石行館,現大門深鎖,不對外開放。已有2,800 多年歷史的溪頭神木,高46公尺、合圍16公尺,乃活的紅檜巨木,樹身中間因腐朽菌侵蝕而呈中空狀態,當年因砍伐經濟價值不高而得以留存至今,成為神木供人欣賞。

    通往溪頭之寶,神木的林道旁擁有一片已走過半個世紀的柳杉林,其樹冠層相當完整,森林中各種生物包羅萬象,彷彿進入生態王國;實驗林精心規劃建置別出心裁的人工林冠層生態觀察的全國首座空中走廊,架高全長約180公尺,最高點距地面22.6公尺,相當於8層樓高。樹上著生蕨類與蘭科等植物,同時常有白耳畫眉、冠羽畫眉、黃腹琉璃及赤腹松鼠等動物在此棲息,其使得冠層的生物相非常豐富;而林木冠層更可提供截流保水及潔淨空氣的功能,是大自然提供人類的空氣清淨機。

    於步道上可端倪尖聳的針葉樹,使人們對於森林冠層不再只是「遠觀」,透過面對面的接觸,讓一般印象中高聳的森林,頓時置身於冠層中、居高臨下,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森林不同的姿態,更可仔細觀察寄居在樹上的朋友們。特別當山中雲霧繚繞、山嵐升起時,除了讓人有置身畫境的感受外,也帶來一種心靈深邃的洗滌。

戀戀宮闕-竹山社寮紫南宮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廟不在大,有神則靈」。紫南宮於清乾隆10年(1745年)建,裡頭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公),內有百年石製香爐及石頭公,雖是小廟,但據傳非常靈驗,因此每日皆有全臺各處前來祈求的遊客及還願者絡繹不絕,尤其假日更是人山人海。民眾們求發財金及金雞,每求便能如願發財疏困,因此常發生有民眾借得六百元發財金後若干年後主動感恩回來還上無數倍感恩錢的事例,因此前來紫南宮求財早已在全臺發燒,現今此項業務已改為以銀行櫃台方式辦理。  

    另外,紫南宮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每年舉辦大規模的添丁還願吃丁酒(雞酒)活動,起初是由早年婦女們求添丁而如願傳承下來的感恩活動。來自全臺的民眾也前來一同享用土地公免費請吃的丁酒,不但證明了紫南宮土地公的靈驗,也表現了民眾們感恩的心與熱情濃郁的人情味。

    最特別的是紫南宮內設有不輸給五星級飯店造價三千多萬的七星級竹筍化妝室,裡頭不論是設計或是裝潢皆是格外豪華美麗,還有頗具藝術氣息的噴泉造景。在人文氣息頗濃的紫南宮地靈人傑,古厝成群,雖然在九二一震災時有部份的毀損,但仍可看得出它原有的氣息,而且仍可發現像「永濟義渡碑」等些的古文物,而每一樣古文物皆有它的一段故事,非常具有特殊的韻味。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章 前言

說文解字云:「史,記事者也。」段玉裁注說:「君舉必書,良史書法不隱。」,由此可之詩歌的敘述與歷史的記載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歷史記載的本質就是事件。歷史記載著由人們的行動和語言所構成的事件。人類的生活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而且兩者是融合無間的。歷史將過去各時代的光輝投射到現在,又將現在接續到未來,所以文心雕龍˙史傳云:「開闢草昧,歲紀綿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

既然歷史記載的本質是「事」,而詩歌的表現又是什麼呢?根據詩經˙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是說詩歌是以語言文字表達人類的思想與感情的,而人類思想與感情的觸發必因事或物來引發心靈的悸動,進而發為歌為詩。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  六堆命名

   居台灣高屏兩縣的客家人,為保鄉衛家,抵禦外侮而組成的「六隊」鄉團義兵,為了有別於軍「隊」,遂諧音改稱「六堆」,「堆」亦有聚落的意義。

二、六堆沿革:

   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之亂,威脅到高屏客家六人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 中堆﹝竹田鄉﹞、先鋒﹝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保衛家鄉,抵禦外侮。這一次的團結衛鄉,凱旋而歸。由於平亂有功,獲清廷救建忠義亭,以後即成了以忠義亭(祠)為精神堡壘的高屏兩縣客家村庄的總稱。目前六堆鄉鎮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在清朝時代皆隸屬鳳山縣,日據時期也同屬阿猴廳或高雄州,國民黨政府撤退接收臺灣後美濃改隸高雄縣外,餘則隸屬屏東縣,所以六堆鄉土非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之精神的結合體。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喬出生於台灣苗栗縣大湖鄉,本非客家人,從小住在客家莊,熟稔客家話,認為自己是「客福佬」,因此強調文學的民族性,於自己的作品鎔鑄些民族的習俗傳統與文化語言。在1964年12月10日發表的〈兇手〉,其故事描述屠宰場小工王明添因父親車禍須籌措醫藥費而阿公和劉禿頭(阿旺叔)借錢的緣故,投職於劉禿頭以利還債,然而王明添對於殺牛這事實在狠不下心,始終抱持著同情牛隻的態度,(「他一直緊閉著眼睛。額頭的汗珠迅速脹大,迅速串連起來,成串兒滾落。一陣汗水,拐過眉頭,轉彎滑進眼眶,惹得睫毛癢癢辣辣地。他忍不住一張眼,又以最快速度閉上;閉上以後,全身才湧起粗粗的雞皮疙瘩:背後胸前的冷汗熱汗潸潸而下。因為他這一眼,正好碰上那死死白白的大眼珠,準準地射向自己。「喔──」他在心裡驚慌地喊著、嚷著。他搖頭,他在心裡躲著,逃著,努力擺脫一切,「取消」那剎那的景象。」,老牛到底也是有生命的個體,終於發出嘶啞的叫聲──雖然堵在嘴舌之間的麻繩,擠得不能傳出清晰的聲音來。王明添走開,蹲下來,緊閉雙眼,並用手指塞住耳朵。」從上文就可看出王明添的本性是善良的。)老闆劉禿頭對他軟弱的態度當然是憤怒至極,但劉禿頭並無選擇解雇他,是因為情分的關係嗎﹖無法斷定。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左派,又稱左翼,在政治中是指支持改變傳統社會秩序,創造更為平等原則的財富和基本權利分配。「左派」這名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議會中坐在左側,支持共和制、大眾政治運動和世俗化者。左派的概念起源於1848年的六月革命。第一國際的組織者視自己為法國大革命左派的後繼者。「左派」在歐洲適用於一些革命運動,特別是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也可用來稱呼社會民主主義。在當代政治話語中,「左派」通常是指社會自由主義或社會主義。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陣頭 陣頭  

一、劇情簡介

    阿泰出生自台中知名陣頭世家,小時調皮的他總拿家中陣頭神明搗蛋,是爸爸眼中不成才的兒子。而父子關係也因為他的叛逆持續緊張,但一次意外,阿泰竟陰錯陽差接下團長位置。不僅手下這一群由中輟學生組成的陣頭團員,對這個血氣方剛的少爺充滿懷疑,另一個陣頭世家也等著看他好戲。上有長輩傳統,下有團員的質疑眼光,阿泰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背起鼓、扛起神明,帶著一幫年輕團員跋山涉水,踏上環島之路,為台灣的陣頭文化闖出一番新氣息!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應台以文學家的眼睛、歷史紀錄者的情懷,擷取不同族群的記憶片段與心情,還原他們年少時的記憶,嘗試在六十年後的今日,讓這些真實故事以最質樸的方式重現。從家族史出發,寫出人性化的一九四九,「向所有被時代踐踏、污辱、傷害的人致敬」。持續三百八十天的歷史之旅,往南京、廣州、長春、瀋陽、馬祖、台東、屏東、美國等地訪問親歷者、查考歷史現場,還有五六十人的口述回憶,寫成《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發現「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三百八十天的歷史苦旅,她嘗試找回父親母親所經歷的真實的一九四九,也找回許許多多普通人的記憶。在那一個年頭,倉皇奔逃或者倒下的普通,看不到大時代的風雲變幻,也看不到江山易幟的激動人心,他們的個體命運,只是承受著太多流離,太多夢碎,太多被碾碎的青春和被奪走的生命。歷史在兩邊,一邊,是戰勝者的洗刷,以權力重寫歷史;另一邊,是戰敗者的隱筆,對恥辱選擇性失憶。六十年光陰,親歷者蒼老、死去,滄海桑田無聲無息,一九四九,最後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資訊內容架構

    根據調查,中國觀光客跟團來台旅遊,幾以北部為主,然而在自由行方面,中國觀光客通常都選擇往南部走,不同於北部水泥叢林般的人文風情,而是南部獨有的自然民情,其中尤以高雄港都藍海和屏東恆春的熱浪為主體。

    恆春鎮位於屏東縣最南部,熱帶性季風氣候,每年的9月至隔年3月會有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吹過中央山脈,便在恆春地區形成強烈的落山風,加上日照強烈的環境恆春鎮成為盛產洋蔥的鄉鎮。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行星一直不斷地調整傾幅,自轉公轉,一圈又一圈。它衝擊著所有層面,而這些變異都歸咎於數位斷裂以及數位科技所導致的「平台」倍增…講座簡介如此說明著,讓我想起有句評述這麼說道:「所有失落的影像在過去都曾經為當時的觀眾存在過。」然而,我已活在影像的世代,媒體的產製讓現今社會跟文字不太熱絡了,關於媒介的溝通讓人們暫時忘卻了語言,依賴著影像視覺觀感,因為影像會替代發聲。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前言

    文本一直是傳播學上重要的研究對象,隨著傳播科技不斷發展,至今演替成數位化網際文本時代,而網路上形形色色的非線性敘事文本,有些文本甚至自體出書或市場經營出版成冊,這兩者充斥著版權關係,如何釐清彼此的差異?實體文本與網際文本之間的互文性發展,對整體的影響是如何產製呈現的?正是本研究該探討瞭解的。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