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義,總讓人想起巧奪天工的木雕工藝。自2001年起三義鄉每年都會舉辦木雕藝術節的活動,第十屆三義木雕藝術節更在三義觀光發展文化協會理事長羅貴星的領導下,結合水美商圈、藝術市集、夜間商圈logo與路口意象等等,創新活動內容吸引大批遊客攜家帶眷前來遊賞。

 


古法巡禮    雕塑師顯身手

 


    為慶祝木雕節,三義鄉公所特別舉辦雕塑師巡禮活動,讓遊客們逛木雕,集點貼,輕鬆享受森林芬多精,遊客可在指定地點領取精緻木刻明信片,於各景點搜集貼紙,兌換檜木精油與手工木製按摩器。另外,現場更有多位木雕師傅進行創作比賽,精湛的工法,令人目不暇給。
 

木屑生香    走過繁華
 

 三義鄉盛產具有獨特香氣、日本人所喜愛的樟木,1998年時,三義鄉吳進寶先生將樟木運用在木雕藝術上,其子吳羅松進一步和日本木雕師傅學習自然景觀、動物及人像雕刻,父子倆不藏私將技術傳承給當地居民,間接促成今日三義木雕街上百家爭鳴的盛況。



    從作品尚未完工及被訂走,到滿街精緻木雕工藝乏人問津,三義鄉的木雕工藝最終不敵經濟衰退而逐漸沒落。失去原先穩定的客源,許多師傅紛紛改行以求溫飽,直到1999年木雕文化協會成立,更重視外來廉價木雕製品的問題,三義木雕藝術才開始注入不同往常的新氣息,逐漸從沒落的陰霾中甦醒。理事長羅貴星表示,木雕是產業,有產能才有競爭力。


    如今中國工資上漲,在人力成本的考量下,很多工廠紛紛遷回台灣。未來在地產業的轉型與發展,需要經濟部中小企業投入資金才能順利推動。



商家真正需求   需政府重視回應


    走訪三義水美木雕街,原先因藝術節活動湧進的人潮消退,僅餘零星散客漫步在大街上。很多店家紛紛表示,政府辦活動真的很用心,可惜實質效益並不高,收獲最多的,還是販售小吃與紀念品的店鋪,雖然興建了嶄新停車場,解決了原先店家門口停車紊亂的問題,但最根本的問題卻沒照顧到。在景氣蕭條中,昂貴的木雕藝術成為生活奢侈品,即便開放中國客觀光,實際購買木雕藝品的客戶仍舊以北部、高雄等地收入較為富裕的家庭為主。
三義木雕禪意脫塵1悠哉脫塵2呵護2  
後記:
 
三義鄉原名「三叉」,系因境內河川流向而得名,其後認為「叉」字不甚雅觀,而改為三義。三義位於苗栗縣南端,境內天氣多變,尤以11月至翌年3月間漫山煙霧繚繞,而得「台灣霧都」的美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