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 2012/苗栗報導〕

  適逢台灣文學家吳濁流逝世36週年紀念,國立聯合大學與西湖鄉公所,10月12日特地選在西湖鄉的吳濁流文藝館,主辦「吳濁流與客家文學學術研討會」,來自12所大學的25師生學者共同與會,邀請到李喬、王幼華、藍博洲、甘耀明等知名作家,先後晤談吳濁流對台灣文學的奉獻與闡揚吳濁流文學創作,藉由相互碰撞的與談激發出獨特的新思維。

 被譽為「鐵血詩人」的吳濁流,以《亞細亞的孤兒》、《波茨坦科長》、《無花果》、《台灣連翹》等書聞名於世,作品具有濃烈的政治批判性和自傳性漢族意識。文學家李喬強調,擁有寫實創作風格的吳濁流,深刻反映了日治時期的社會民情思潮光景,一個小資產階級值得在這邊被研討。

 聯大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主任孫榮光表示,希望藉由這次研討會,讓地方人士更為理解客家文學的可愛之處,在台灣的文化史也代表一個重要的定位,透過探討,使吳濁流的文學精神脈脈薪傳,客家文學的創作聲浪能綿延不絕,更是文學愛好所樂見的。

 學術研討會徵稿6月30日截止,與吳濁流文學作品、吳濁流及同時代作家、吳濁流對客家文學的影響、客家文學的發展面貌等相關研究之論文,共入圍10篇,議程分三場限時下進行,評論人針對論文的細節給予指教,發表人也紛紛另予回應,讓研討會多了一份彼此切磋的氛圍。

 會中有同學發問,想要創作客家文學的作家或後進,該如何指點創作的方向和主題?小說家甘耀明認為,創作者應該以創作為本,想寫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要限定固定的方向和位置,成長環境就自然促成了作品的辨識度。

 文學家藍博洲則說,「我超討厭(苗栗)客家人!這裡還是四周荒涼一片!寫小說的就該把小說寫好,不需要想該歸類成怎樣的文學,我不太喜歡分成什麼客家文學、什麼中國文學之類的,創作就是創作,不應該被標籤。」

 藍博洲認為,創作者和研究者是不同的,學問好的就創作研究方面的作品,只專注在研究領域裡,但創作時就必須轉到另一種寫作風格,要創作首先把自己的生活照理好,在時間分配上對創作者是極重要的。

 文學家王幼華也同意其說法,作家像乞丐一樣,沒飯吃時作品往往寫得好;飯吃得太飽時反而是寫不好的徵兆,不想寫的時候就無須勉強。幾句切身說法,讓在座的聽眾都頻頻點頭,也為研討會的主人翁-吳濁流的寫作精神留下了驚歎號。

P.S.「史記」作者─司馬遷,他因入獄才會潛心創作,寫出曠世巨作─「史記」,後世有人就說,如果司馬遷沒有入獄的話,就不會有「史記」這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lls 的頭像
    Wells

    維爾士雅集

    Wel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